再讀三毛的作品,關于《橄欖樹》,又有了新的認識。三毛為什么寫橄欖樹?荷西的故鄉在西班牙南部,那里盛產橄欖樹。在那里,三毛找到了荷西,找到了愛情,找到了心靈歸宿,過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。所以,“為什么流浪,流浪遠方,為了夢中的橄欖樹”。夢中的橄欖樹代表了荷西,代表了愛情幸福和平。然而,命運多舛,荷西的意外身亡,使三毛一下子失去了真真切切擁有的橄欖樹,三毛難以承受生命之重,心靈再次放空,所以,“為什么流浪,流浪遠方,流浪”。為了追尋可以依靠的“橄欖樹”,三毛的人生真諦是為夢中的橄欖樹而流浪遠方。
三毛的感情之路比張愛玲的還要曲折。她是個敢愛敢恨、個性分明的臺灣女作家。她敢于一個人“走遍千山萬水”, 敢于追求愛情和追求夢想,我認為張愛玲比三毛要堅強,三毛幾度自殺,最后一次成功了,結束了自己年僅四十八歲的生命。二十多年前,第一次看電影歡顏,電影的內容想不起來了,這首《橄欖樹》主題曲當時卻深深吸引了我,就學會了唱這首歌,也經常唱這首歌曲,但是因為沒有分析過歌詞內容,那個時候年齡也小,唱歌時沒有層次變化,只是簡單重復,到最后的漂渺!對三毛這首詞所蘊含的滄桑與悲情卻全然不知,不知道橄欖樹是荷西家鄉西班牙的一種樹,這首詩是三毛為了懷念菏西所寫。
一次次的打擊,一次次的心死,挺過來了就是堅強,受不了就是抑郁,希望每個人都能遇到善良的人,少些煩惱,多些開心!
現在,橄欖樹于我,更是一個符號,一個關于愛的隱喻的化身。